粉質儀法是目前得到普遍認可的面粉質量測量方法,通過面團的揉混,測定面粉的流變學特性,進而判斷小麥粉的面筋特性和烘焙品質。然而,同樣的設備為什么有的實驗人員檢測數據相對準確,而有的實驗員測試后誤差很大呢?下面主要給大家分析一下有以下幾點原因及注意事項。
首先粉質的測試應放在后進行,在小麥粉品質檢測的時候先期檢測整粒品質。如蛋白質含量、硬度、水分這些在近紅外谷物分析儀上操作。然后在測濕面筋含量,蛋白質與洗面筋含量確定后,可初步判斷面筋的筋力強弱。作為次加水量的依據,蛋白質與濕面筋含量達到強筋粉,初次加水可稍多一些,蛋白質與濕面筋含量達到弱筋粉,初次加水要少量一些,可以提高成功率。其次,滴定管中氣泡、氣柱的排放由于滴定管長而細,向里面注水時,滴定管中間易形成氣泡與氣柱,解決辦法是加水時在滴定管中插人一細長竹簽或細鋼絲,順著竹簽或鋼絲向里面注水,不易產生氣泡與氣柱。同時,在加水的過程中快速準確,應在25s內完成。只有每次測試,使用電子式粉質儀測定的粉質曲線峰值剛好達到500±20FU,才可作為一次成功的測試。所以根據曲線的走向以及時間的變化來預判實驗的結果。